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经贸商机

中非贸易以年均30%的幅度增长

时间:2012-02-06 13:53:14   作者:   来源:

  中国公民被劫持事件接连发生,引起广泛关注。如何保护中国的海外利益以及公民的人身安全,成为一项重大课题。此类事件影响着国家形象,考验着国家能力,也促使人们思考中国的国家行为,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以改进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境遇。
  境外公民遭遇劫持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的,不针对特定国家;一类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图,针对的是具体的国家。根据媒体报道,可以判断,发生在埃及的劫持事件属于前者,发生在苏丹的绑架事件则属于后者。理由有四:首先,绑架事件与中国援建的非盟总部大楼启用仪式发生在同一时间,“交钥匙仪式”是中非关系史上的里程碑,而绑架事件与此如此“巧合”,令人疑惑,也令人尴尬,它对中国和苏丹政府的声望,都是不小的打击;其次,事件发生前,曾经有过预警,但后来预警取消了,这说明绑架者事先“踩过点”,绑架对象是清楚的;第三,苏丹南科尔多凡州州长对媒体说,绑架者意在破坏该州的基础设施建设,这说明绑架者被地方政府视作有政治图谋的势力;第四,实施绑架的“苏丹人民解放运动(北方局)”负责人声称,他们不反对中国和中国人,但也提出了若干具体要求,包括试图借此减缓苏丹政府的军事压力。明确了绑架事件的性质,就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提供了指引。经过交涉和协调,被劫持同胞迟早能够安全归来。
  不仅在非洲,在其他发展中国家,中国公民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事件也处在多发期。这是伴随全球化、市场化和中国公民的活跃而出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目前,中国在非洲从事商务、劳务活动的人数或达百万以上,中非贸易以年均30%的幅度增长,再加上非洲很多国家政局动荡,长年战乱,种种复杂因素势必导致中国公民安全风险上升。中国政府及公民个人都需要提高风险意识,加强安全防范。中国政府应当对“走出去”目标地区做出全面及时的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级别设定强制性安全保护措施。这样的工作应立即展开。
  然而,劫持事件并不能阻止中国与非洲大陆发展愈益密切的合作关系。毋庸讳言,中非合作关系受到了一些非议,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引起了一些国家和非洲内部部分势力的不安。但是,中非合作具有双赢的战略意义。从中国角度看,非洲构成了中国市场经济的新边疆,中国式生产秩序向外部扩展获得了辽阔的纵深地带。从非洲角度看,中国成为其技术、资金、经验更便捷和有效的来源地。非洲可借此与全球市场联结起来,实现期盼已久的快速发展。中非合作开拓出的经济和战略空间,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也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中非双方主流观点均不希望合作因暴力风险而中断。
  也要看到,非洲大陆正经历划时代的变革。过去一年真可谓风起云涌,逐渐觉醒的力量在积累、在爆发,总的趋势是走向和平、民主、安定和繁荣。面对非洲,需要把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一些,把握非洲激荡的潮流,成为非洲发展的积极推动力量。
  非洲在变化,中国也在变化,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调整自身的行为。比如,民主化打破了政治上的封闭和僵化,原来的反对派通过选举成为执政者。中国的外交就不宜局限于同执政党保持友好关系,还要与社会各阶层保持对话。伴随国家和平时期的来临,民族主义力量可能抬头,特别是“资源民族主义”。走出去的中国公司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尽量避免成为民族主义者攻击的靶子。
  对于中国自身来说,参与中非贸易的主体越来越多,贸易不再是单一的国家行为。中国对非外交必须应对这一新形势带来的新挑战。非传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海外公民的安全问题即为典型。这方面的工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在生命价值获得普遍尊重的今天,具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除政府多年努力外,中国在非洲取得的成绩,主要是全球化和市场化激发起来的公民开拓精神创造出来的,“万里山川,拨烟霞而进影,百重寒暑,蹑霜雨而前纵”,正是中国公民的写照。他们造福于中非双方的正当行为,理应得到中国和非洲各国政府的有力保护。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