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产业促进

让中国元素随“一带一路”走向全球

时间:2024-01-05 14:14:46   作者:   来源:

 让中国元素随“一带一路”走向全球

       甘肃是古丝绸之路的锁钥之地和黄金路段,是亚欧大陆桥的核心通道,是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在语言互联互通、人才培养合作、人文交流研究等方面精心谋划、精准发力,积极开拓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格局,为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省教育系统本着“有序开放、国际视野、甘肃特色”的发展思路,采取一系列有力举措,着力促进与沿线国家深度交流合作,结下了累累硕果,建立了深厚友谊。

  如今,越来越多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留学生在我省求学深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交流、沟通和建设作用。据统计,依托甘肃省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累计近万名国际学生来甘留学。同时,选派近2000余名师生赴外公派出国留学。

  1 服务“一带一路”的中坚力量

  2023年9月,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人民网承办的2023年“汉字缘”国际故事大会决赛中,来自苏丹的兰州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颜青荣获一等奖。她自豪地说,正是小时候与中国叔叔的交流,埋下了中国情缘。

  2004年,那时候的颜青才5岁,听到有中国人为他们家乡建设学校、医院和体育场,小颜青和弟弟总是喜欢跑去“围观”,“中国叔叔带来了水果、棒棒糖,还一笔一画教我们写汉字。”

  颜青说,这些美好融洽的瞬间,让她真切感受到不同语言、不同国籍的人们之间也可以有家人一般的温暖与爱,以及中国这个遥远国度的友爱与帮助。因为这些温暖的经历,汉字和中国成了颜青心中一种特别的存在。

微信图片_20240105142050.png

  2019年,颜青来到兰州大学求学。“在苏丹有很多人喜欢中国文化,我希望自己可以有能力帮助那些热爱中国文化的苏丹人去了解、探索中国文化。”颜青说,在家人耳濡目染下,弟弟也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

  西北师范大学从1983年开始招收留学生,1995年招收本科学历留学生,目前已形成“向西为主、聚焦中亚、辐射北非、特色发展”,涵盖本科、硕士和博士等各阶段完备的留学生培养体系,累计培养来自50多个国家的本科、硕士、博士和语言进修生2800余人。

  近年来,该校发挥学校区位特点和学科优势,聚焦“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交流合作,不断提升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自2013年起,学校依托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西北师范大学华文教育基地,在省委统战部和中央统战部“中华语言文化本科学历班”项目支持下,已连续十年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三国累计招收424名中亚留学生。

  截至2023年7月,已有241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毕业生活跃在汉语教育、中文翻译、商贸往来等领域,成为密切中国与中亚联系的友好使者和服务“一带一路”的中坚力量。

  2 “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

  目前,“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已连续举办8届联盟年度论坛,加盟成员184所、覆盖五大洲27个国家和地区。省内高校与百余所国外大学和学术机构建立校际友好合作关系,建设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此外,省内5所高校在9个国家共建设孔子学院9所,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境外建设9个岐黄中医学院和6个中医中心。9所高校建设国别与区域研究平台13个,承担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百余项。

  同时,聘请“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海外合作导师432名。各地各校聘请外籍教师近千人,28人(次)获得“友谊奖”和“敦煌奖”。推进中小学“百校结好”,50所境外学校与省内19所中小学校建立结好关系。组织实施中学英语教师赴外培训项目14批次,累计培训中小学英语教师近600人,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来自美国籍的麦若琳?史密斯是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深受学生欢迎。“我也深爱我的学生,踏入教室上的每一堂课都让我感到无比幸福,有些学生初上我的课时口语水平薄弱,但如今进步喜人。”麦若琳?史密斯说,即便有一天自己要回美国了,也会将她在中国尤其是在甘肃的生活珍藏于心,“中国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中国人民也同样美好。”

  来自土库曼斯坦籍的兰州交通大学外籍教师加汉主要从事留学生管理工作,也是该校2013年本科毕业,“作为一个在中国,在兰州学习生活了十多年的外国人,我亲眼见证了中国、兰州的快速发展。我希望以后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自己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

  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设立海外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培黎工坊、飞天工坊等。2023年,培黎职业学院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新西兰培黎实训基地、甘肃金味德拉面文化产业集团合作,在新西兰打造“培黎工坊”,成为海外首个兰州拉面工坊,输出中华美食文化和技术。目前,“工坊”已举办研学活动四期,成为新西兰当地居民了解中华文化的新窗口。

  3 “能成为一座桥梁,我感到非常骄傲

  2014年,完成硕士学习的巴基斯坦留学生马利克选择在兰州大学深造读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提出的八项行动中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未来五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而马利克根据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联系到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祥锴教授,成为了中巴共建实验室的一员。2022年,马利克回到巴基斯坦,先后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科技大学担任教师和在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科技部工作。在兰大留学的这段经历,让马利克能把所学带回祖国,“能够成为一座桥梁,为中巴友谊做出贡献,我感到非常骄傲。”

 

  如今,“一带一路”上的一个个共建联合实验室,如同“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才培养的一个个“驿站”,推动了国际科技合作立体互联互通的网络建成。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