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文首页 > 经贸商机

中国外交官眼中的非洲

时间:2011-12-20 13:42:43   作者:转载   来源:转载

中国驻赞比亚大使周欲晓
  不久前,总统打电话让我过去,也没什么特别的事,就是请我给他们党内的高级领导讲几句话。我看到他们的党徽是两个人在划船,就说这非常符合我们中国所说的“同舟共济”;现在全世界都在同一条船上,中国和赞比亚也在同一条船上,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一定划到更美好的地方。他们听了很高兴。我们经常用“源远流长”形容中赞友谊,尤其坦赞铁路修建后更是上了一个高峰。
  中国驻乍得大使杨广玉
  很多乍得人都追着我要去中国留学的名额,搞得我像重点中学的校长一样。这说明中国与非洲到了需要加强文化交流、人文交流,相互理解的时候了。
  乍得尽管经济发展水平非常低,但他们的法律体系基本上是照搬法国的,工会非常强势。他们也很希望尽快培养出自己的人才。中国和乍得在2006年恢复外交关系,中乍经贸合作发展很快,目前算下来有近40家中资企业,当然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家中资企业的数量没法比,但5年多能进来这么多企业,说明大家对未来还是比较看好的。
  中石油在这里有家炼油厂,帮助他实现了能源独立;中工国际在这里建了个水泥厂,帮助他实现了水泥独立,过去他的成品油和水泥需要从喀麦隆、尼日利亚进口。和其它外资公司相比,可能中国企业做的事情是比较多的,乍得方面对此也比较认可。总统曾说:“我们乍得工业化的低速火车终于启动了,过几年希望是高速。”
  中国驻埃塞俄比亚经济商务参赞钱兆刚
  埃塞俄比亚是东非地区的大国,政治地位很重要,是非洲唯一一个没被殖民过的国家,因此非洲联盟的新总部也放到这里,它对于国际事务的参与也比较多。
  埃塞俄比亚政局比较稳定,也很注意民生,即使走到很偏远的地方,也可以看到埃塞政府的各种影响力,官员都比较注意。GDP已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在一个石油资源贫乏的非洲国家,应该说非常不容易。
  埃塞俄比亚非常重视学习中国的经验,第一个五年计划叫发展脱贫,重点是以农业为先导。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了一年,叫经济增长与转型,要以工业作为拉动力。而且坚定不移地相信中国经验,要致富、先修路,所以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公路系统超过许多非洲国家。
  埃塞俄比亚总体对中国比较友好,这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国家,而中国的援助、投资都没有任何政治上的需求,也不对人家说三道四。另外,最常见的是各个工地上中国人在领着一群当地人干活,有些中国工人晒得很黑,蓄着长发,因为没时间剪,看起来和当地人差不多,当地人很佩服,也很难理解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能吃苦。
  有些中国公司和当地融合比较好,不但能适应当地文化,还能影响对方改变习惯,例如中交一局。本来按照规定市政建设和市民上班的时间是一样的,弄得街上乱七八糟,难以通行;中交一局来了之后等市民下班、放假后再干活,这种施工方案在中国很常见,可埃塞人觉得很新鲜,什么也没耽误就把工程完成了。
  中国驻阿尔及利亚经济商务参赞吕义峰
  中阿两国是“全天候的朋友”,自从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两国关系一直非常好。双方经贸关系快速发展是2005年以后,2010年超过51亿美元,2011年前8个月达到41亿美元。苏丹南北分开后,它是非洲第一领土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南非,主要靠石油、天然气出口,外汇储备将近1700亿美元,这在发展中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国企业在阿尔及利亚的特点是以承包工程为主,中国公司在建筑领域大概占20%—30%的份额。金融危机以后,它将大量外汇投到基础设施建设上,这也是为后石油时代提前做好准备。近两年阿尔及利亚的《投资法》有所改变,《公共合同法》也出现了一些新规定,对外资公司业务有影响。不过出于对中国公司的信任,已经给了我们5万套住房项目,合同金额可能达到60亿美元,放在全世界的建筑市场,都是很大的项目。
  过去中国公司在阿尔及利亚的优势主要是靠大量使用中国工人保持,一个工地80%是中国人,只有20%当地人打打小工,未来肯定要走属地化道路。阿尔及利亚失业率很高,如果能缓解社会矛盾,等于回馈当地。我们有些企业开始是300多中国人、30个当地人,现在发展成300多个当地人,100个中国人。各级官员看到了都很高兴,也愿意把更多的项目给这样的中国企业。
  中国驻南非经济商务参赞江伟
  南非在南部非洲甚至整个非洲都具有独特作用,政治相对比较稳定,经济基础比较好,法律健全,市场又有很大潜力,作为一个战略支撑点的要素都具备,这也是中资企业习惯把它作为桥头堡的原因。中资企业在南非主要有三大类型,第一是金融行业,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非基金等在这里都有分行或办事处,这在其它非洲国家比较少见。第二是能源矿产类企业,南非矿产资源在全世界都属于最丰富的,中资企业在这里有投资、有并购,还有的在追踪项目。第三类主要是制造业,这在其它非洲国家也不多见,我们制造业主要体现在两类,一是汽车业,二是家电业。
  中资企业在这里的主要挑战是,首先劳动力成本高,南非一直相信自己能提供足够的劳动力,在这里外资公司申请工作签证很难。工会势力很强,与资方谈判水平也高,中国企业在这里的制造成本远远高于贸易成本。再者汇率变动比较大,它与全球经济体联系比较密切。第三,南非毕竟是非洲国家,效率有时候令中国企业感到不适应。
  近年来,中国与南非两国互信有所加强,不过南非是社会经济管理比较成熟的国家,真正的项目合作还是采取更多的市场经济手段,不会对哪个国家另眼看待。
  中国驻肯尼亚经济商务参赞韩春霖
  文化融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肯尼亚开展经贸合作的过程中,中资企业实现了与东道国的互利双赢。由中国政府援建的莫伊体育中心不仅举办过全非运动会、首届全非军事体育运动会等,还是肯尼亚重要集会和政治文体活动的举办地点。
  在对肯经贸合作中,大多数企业都尽可能实现本土化经营,增加就业机会,适当转让技术,中国路桥在建的内罗毕东北环城路项目雇用当地员工1371名,与中国员工的比例为30:1。中国武夷肯尼亚公司先后雇用当地员工6000多人次,对他们进行木工、泥水工、钢筋工、机械操作手和修理培训;中国水电公司在实施部分项目时,将15%的工程给当地公司施工。中方作为联营体的主导方,负责项目实施的技术及合同管理,同时给予当地公司技术支持,培训爆破钻孔作业、使用实验室仪器和使用测量软件及全站仪。
  中国企业在当地还充分承担社会责任。今年,非洲之角遭受了6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1300多万民众陷入饥荒,许多妇女和儿童面临死亡威胁,在肯中经贸协会的组织下,中国企业纷纷捐款捐物,许多施工单位每周都给周边村庄送水。在肯尼亚的中国企业、华人华侨还发起了“情系肯尼亚”大型粮食赈灾行动,18辆重型卡车和越野车组成车队耗时两天,穿过大半个肯尼亚,将13000袋玉米粉和红豆,送到最偏远的饥荒重灾区—图尔卡纳。当地官员称这是该地区有史以来接到的最大规模的粮食援助。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英才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非经贸发展基金会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59236号-1